你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吗
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,存在着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,所谓的敏感期就是儿童心理、行为发展最关键的时期,在这个时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改变,发展特别迅速,此时期的教育就称之为孩子学习某种东西或事物特性的敏感期教育。
在敏感期内,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,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,甚至对微小刺激即能发生反应,因此在这特殊时期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,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病态反应,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。
敏感期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,也是影响其心灵、人格发展的关键期。
儿童在成长发展中,有九个值得关注的敏感期:
01
语言敏感期(0-6岁)
从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,并发出咿呀学语的声音,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。
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,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。
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,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。莫因所谓的“贵人语话迟”耽误了孩子。
如印度“狼孩”卡玛拉7~8岁回归社会,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训练才学会走路,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,智商也只达到4岁孩子的水平。这表明了如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时机,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。
02
秩序敏感期(2-4岁)
孩子认识事物、熟悉环境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。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,就会令他无所适从、害怕、哭泣,甚至大发脾气。
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、生活习惯、所有物的要求上。
03
感官敏感期(0-6岁)
孩子从出生起,就会借着听觉、视觉、味觉、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、了解事物。
三岁前,孩子透过潜意识的“吸收性心智”吸收周围事物。3-6岁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。
因此,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,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,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。
04
细微事物敏感期(1.5-4岁)
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,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。
因此,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,正是您培养孩子对细微事物的洞察能力及周密细致的思维能力。
05
动作敏感期(0-6岁)
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,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,应充分让孩子运动,使其肢体动作正确、熟练,并帮助左、右脑均衡发展。
大肌肉的训练、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,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,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。
06
社会规范敏感期(2.5-6岁)
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,而对结交朋友、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。
这时,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,日常礼节,培养良好的习惯,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,拥有自律的生活。
07
涂写敏感期(3.5-4.5岁)
在这个时期,孩子会开始对涂鸦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对于此时的乱涂乱写,父母不应过分严厉地制止。
08
阅读敏感期(4.5-5.5半)
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,但如果孩子在语言、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,得到了充足的学习,其书写、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。
09
文化敏感期(6-9岁)
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,萌芽于三岁,而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,观察能力开始成熟,创造性思维萌芽,操作能力、自学能力开始形成,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学习能力开始形成。
这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进入到对文化本质的学习和探索,而不是只关注于表面知识的记忆。在这个时期,父母应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丰富的文化资讯,多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,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本土文化,然后再慢慢地向世界文化延伸,以此来丰富孩子的人文知识。
特别提醒
孩子成长的敏感期,几乎全部是在7岁前形成的。
所以不要等孩子的性格习惯已经成形了,你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。爸爸妈妈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,并提供必要的帮助,以免让儿童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。
明德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计划
为孩子成长助力
根据儿童生理特点,
专业搭配、科学制定,
帮助0-2岁宝宝全面、健康发展。
重点是:
2岁以内的疫苗接种、生长发育评估
都包含在内哦!
明德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计划▼▼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