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话说得好,孕前小蛮腰,产后似肉包。
很多妈妈生完宝宝,都会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:
好好的曲线, 怎么说没就没了呢?▼
肚子又大又松弛
无论怎么锻炼
赘肉都不离不弃
肌肉也不知道去了哪儿
很多妈妈会误以为,这只是因为“产后胖”!
其实,腹直肌分离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。
有数据统计,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60%~90%之间,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.3%,剖宫产发生率为70.8%,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0.8%。
但实际临床发现,近95%的产后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。
腹直肌是核心肌群的2条束状表层肌肉(即肉眼可见的八块腹肌),具有保护腹腔脏器,维持腹内压,参与完成排便、分娩、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,并能降肋助呼气,也能使脊柱前屈、侧屈和旋转等功能。
2条腹直肌间以腹白线做分离。
产后有60%的女性会发生腹直肌分离,一部分可以自行恢复,一部分通过治疗才能恢复。
一旦出现腹直肌分离会引起:
(1)腰背痛:腹直肌分离程度越深,腹部肌肉越弱,对要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,增加背痛的机会越大,限制其活动、休息、哺乳等;
(2)脏器移位:腹直肌分离严重者可使内部脏器下移,如胃下垂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。
特别提醒:
很多产后妈妈为了快速恢复身材,急着走进健身房去减脂塑形。对此,专家表示,产后妈妈健身前,应先进行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与修复,因为减脂塑形涉及多种卷腹运动,不利于甚至会恶化腹直肌分离的程度。
好端端的腹直肌,怎么就分离了呢?
引起腹直肌分离的原因主要有:
⒈妊娠:怀孕时,由于激素的作用,腹白线会变软,使连接部位变得不那么“牢固”,另一方面,随着胎儿逐渐长大,肚子慢慢被撑大,两边的拉力也跟着变大,当拉力超过腹直肌弹性极限时,就如绷得太紧的橡皮筋断开了;
⒉腹部手术:除了妊娠外,腹部手术,如剖宫产分娩时腹直肌向两侧撕拉,而术后未予缝合;
⒊其他因素:如肥胖、多胎妊娠、巨大儿、腹部先天性发育缺陷等。
更让新妈妈们头疼的是,腹直肌分离的间隙逐渐被脂肪组织所填充,腹部出现明显的松垮褶皱,影响美观和形体恢复。
双腿曲膝仰卧,放松,把手放在腹部,手指并拢,手掌心朝脸部方向,手指尖对准肚脐.上方,吐气并将头肩慢慢抬起,然后指尖往腹部压下去,中间出现的沟就是腹直肌分离位置。
1、正 常:2 指以内
2、需改善:2~3 指
3、需就医:3指以上
如果两侧肌肉的距离大于3 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,有可能会引起疝气(小肠从腹壁突出到体外),需要及时就医;如果在2~3 指之间,注意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,因为这会加重分离情况。
目前,尚无明确的有效的预防腹直肌分离的办法。
孕前做一些适当的运动,如跑步、仰卧起坐、俯卧撑等,以增加腹直肌的弹性和皮下弹性纤维的韧性,可以减少腹直肌分离的概率。
但是,也并不是说腹直肌分离就被判了死刑,目前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。
针对腹直肌、腹横肌、腹斜肌的生物电参数,北京明德医院妇产科采用不同频率、不同脉宽的仿生物电,对腹直肌、腹横肌、腹斜肌进行刺激,使腹部主要肌群进行强化性治疗,从而使分离的肌群恢复正常。
明德腹直肌分离套餐
甩掉产后大肚腩,轻松露出小蛮腰
▼
● 腹直肌分离套餐(A)
10次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
6899元
●腹直肌分离套餐(B)
3次LPG+10次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
10699元
注意,腹直肌分离治疗前需确保:
1、阴道前壁POP -Q评分不超过2级;
2、子宫POP-Q评分不超过1级;
3、盆底肌肉力量不低于3级;
4、无明显尿失禁;
5、A3反射正常。
近年来,国际上对女性生殖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,特别是欧美国家先进的产后康复理念的提出和应用,产后腹部形体的恢复越来越受到年轻妈妈的关注。
目前治疗方法虽多,但不是***的,更重要的是个体积极的参与。康复的过程是缓慢和辛苦的,但是有了科技的帮助,这个过程更快速,也更有趣。